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 > 教职工学习网 > 美文共赏

余光中的江河深处

来自:宣传教育处   发布时间: 2017年12月26日 点击:

  余光中先生走得有些遗憾。他曾说:“当我死时,葬我,在长江与黄河之间。枕我的头颅,白发盖着黑土。在中国,最美最母亲的国度,我便坦然睡去,睡整张大陆。听两侧,安魂曲起自长江,黄河,两管永生的音乐。”今天,诗人溘然长逝于海岛,长江黄河若有知,或会为他歌一曲。

  犹记五年前暮春,余光中来学校开讲座,得知消息,求朋友转托中文系好友:给一张门票吧,给一张门票吧,他就是我的少年时光,一定不能错过。

  少年时读《白玉苦瓜》,其实难知愁滋味。只觉这位“雪线上了头顶”的老头俏皮而浪漫。他爱回溯青春的悸动:所谓妻,曾是新娘;所谓新娘,曾是女友;所谓女友,曾经害羞。那天提问,递了张纸条问老先生,这首诗为何而作。只记得他扶了扶老花镜,怜爱地迎夫人站起,说:“就是为她呀,而且同学,你记错了,是‘曾非常害羞’”。

  他啊,纯真依旧!是啊,不纯真,怎能有诗心;不纯真,何来长江水、海棠红、梨花白与腊梅香的灼热与透彻!他也曾曲折。他是浪迹天涯的游子,曾跨越历史的海峡,也曾在文学江湖上出游。早年台湾诗歌论战、70 年代乡土文学论战,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曾被认为远离现实、高度西化、无视读者,就连他自己也反思:“少年时代,笔尖所染,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,便是泰晤士的河水。所酿也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。”然而,1842年的葡萄酒,经过历史的发酵,最终变成了“在杏花春雨的江南,在江南的杏花村,借问酒家何处,何处有我的母亲”,变成了长江水沸腾而成的烧酒。

  江流宛转,终究不离其源。青山遮不住的,正是两岸共同的文化之根。“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”“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”,从玄武湖到日月潭,从川江到淡水河,历史的大江大河在余光中笔下奔腾恣肆,也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激荡。“烧我成灰,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。那无穷无尽的故国,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,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,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”,文学的力量怎不叫人动容;“秦哪秦哪,番邦叫我们;秦哪秦哪,黄河清过了几次?秦哪秦哪,哈雷回头了几回?”血脉的力量怎么不让人涕下?没有余光中,会有王鼎钧的《关山夺路》吗,会激发齐邦媛写下《巨流河》吗?余光中,对于一个中国的叙事,是一束强光。

  余光中的江河深处,不仅有历史的两岸,更有两岸的未来。“在我少年的盆地嘉陵江依旧。日夜在奔流,回声隐隐。犹如四声沉稳的川话。四十年后仍流在我齿唇”,60多年来他乡音无改,而为了守护共同的文化之根,他战斗到最后一刻。今年,台湾当局“12年国教课程纲领”引发争议,台湾课审大会普通高中分组委员欲将文言文选文由20篇降为10篇,余老先生挺在保卫文言文的第一线,他郑重地在“国语文是我们的屋宇”的声明上联署。

  “家”的古汉字顶上就是屋宇,“乡”的一笔写下来总会让人心蜿蜒伤感。记得高中时,一篇考试作文,题目是半开放的《___的距离》。青春无忌,大笔一挥,以余光中诗词入文,写了《望乡的距离》。可惜,改卷老师以“偏题”为由判了个极低分。耿耿于怀的不是低分,而是,余光中的望乡怎会偏题呢?!偏题的是那些与历史背道而驰的人,是那些试图隔断文化血脉的人。

  其实很早以前,余光中就再不写乡愁诗,他要写还乡诗。青春作伴好还乡,然而,“四十年后,所有的镜子,都不再认得我了”。海峡风急天高,守护共同的根脉,让游子归来,让诗人还乡,我辈仍需努力。

  (文 | 何鼎鼎)

  转自人民日报评论

编辑:张丽萍
上一篇: 下一篇:

版权所有:山东技师学院  法律顾问单位:山东保君律师事务所  微信ID:isdjsxy   邮编:250200

学院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2号  建设维护:宣传教育处  鲁ICP备05042411号

中科汇联承办,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,portal门户,舆情监测,搜索引擎,政府门户,信息公开,电子政务